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了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五年規劃作用的充分發揮,得益于我們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體現黨的主張
國家發展規劃是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的重要途徑。只有緊緊圍繞黨確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精神,切實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國家意志和全體人民的奮斗方向,把黨的強有力領導貫穿規劃實施全過程,國家發展規劃才能始終保持正確方向、有效發揮引領作用。
“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圖為2020年6月13日陜西省延川縣黃河乾坤灣景色。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人民圖片 薛俊/攝
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是規劃的靈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豐富完善,國家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也持續演進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確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主線,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編制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綱要》提供了科學指導。
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規劃內容不斷豐富,“六五”計劃將“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改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增加了社會發展內容,其后又陸續從“三位一體”拓展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要求。規劃性質由單純指令性向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和約束性并重轉變,“十五”計劃減少實物量指標、增加了反映結構變化的預期性指標,從“十一五”規劃開始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類等,都反映了規劃功能定位的調整優化。
始終堅持開門問策、凝聚各方共識
五年規劃綱要根據黨中央精神制定、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后向全社會公布實施,規劃編制過程中的調查研究、銜接協調、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等環節,為集眾智、匯眾力、凝共識提供了重要平臺。規劃公布后成為社會各方面共同遵循的行動指南,有利于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預期。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向世界宣示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社會了解、支持和參與中國發展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