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惠州日報》用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道的第二篇—石化能源新材料篇,深入探討在新發展格局下,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中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相關專家、行業、院校有關負責人、企業人員對報道給予高度評價。采訪對象紛紛表示,報道提出的問題、思考和對策客觀,符合當前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實際,很受啟發。他們還結合實際工作對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評價:報道深入全面到位有深度
“報道既有宏觀的分析,又立足當地實情,對惠州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做了很全面的分析,問題提得很準,建議很有針對性,讀完后很受啟發。”惠州聯合銅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組報道讓他對惠州新能源新材料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目前公司業務涉及5G領域相關材料生產,接下來還計劃在新材料方面進行擴產,報道中的分析與對策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報道聚焦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與世界一流的量級能級差距,從產業、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舉措,就如何推動現有石化支柱產業邁向一流、能源新材料‘破圈’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很全面,有深度。”市委黨校科研部副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認為,該主題報道融合了業界、學界、部門力量,對接下來我市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發揮優勢鍛造長板和精準發力補齊短板,打造具有控制性優勢的世界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有決策參考價值。
大亞灣區石化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大亞灣區安全生產首席顧問蔣興鏞點評說:“報道很客觀,符合當前我市石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提出的思考和對策也很客觀,為我市石化產業邁向世界一流提供了理論支撐。”
建議:做大做強做深石化產業鏈
對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如何發展壯大,業界一直在思考。業內專家認為,惠州宜圍繞“大乙烯、大化工”核心,繼續做大做強做深石化產業鏈,加強在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集群、石化生產型服務業產業集群等三個集群的布局與建設。“比如涵蓋農藥、染料、涂料、添加劑、催化劑、高分子材料等11大類的精細化工,惠州在建齊補強產業鏈方面尚有較大的空間。”蔣興鏞說,要形成“百花齊放”的完整產業,惠州不但要鎖定優質企業和項目,加強與上游企業溝通對接,推動更多化工原料產品留在園區向高端下游產品轉化;也要瞄準規模小、產量小,但經濟社會效益高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項目,著力發展電子化學品、表面活性劑、塑料合金等產品,切實找到一條符合惠州產業生態的發展之路。
“市委市政府對于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的定位很準確,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完善,接下來就要努力落實。”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海波建議,惠州一方面要想方設法促進大企業把研發中心落在惠州,另一方面應出臺政策促進企業跟高等院校合作,引進新技術,實現技術創新。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助理湛明建議惠州打造多個園區或者擴園讓需要入園的產業項目入園;對有些不需要入園的企業,可以在園區周圍規劃產業用地供應給這類企業,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完整產業鏈。
加大人才“引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采訪中,業界、學界人士紛紛表達了對加大人才引進和支持企業創新力度的期盼。
“惠州在引進‘兩所兩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高端研發機構方面已經下了猛藥,接下來要在如何實現產業人才培養本土化、持續化、高效化等方面下功夫。”肖定書認為,石化產業越往中下游發展,對創新驅動、高精尖高素質產業人才的需求越凸顯,惠州在注重引入高素質人才、高端科研機構的同時,更要重視本土高素質產業人才的培養。
黃忠平也認為,惠州要打造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對標世界級水平,是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位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必須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強化人才第一資源支撐,建議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進行技術創新合作,建立政產學研人才“旋轉門”制度,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和政府引導機制,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動力。
“招商需要先引才,要引進國內外一流的石化產業人才,擔任招商負責人、顧問、執行人。”湛明稱,這些人才熟知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的現狀,有豐富的人脈資源,能夠做好定向精準招商。建議政府制定完善的招商獎勵制度,鼓勵上中游企業和相關人才積極向招商部門推薦優秀企業。
“建議政府多出臺一些接地氣、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產業優勢的宣傳,吸引人才落戶。”惠州市滿久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天林建議政府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傾斜,增加對人才的“引力”,并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和激勵,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
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海波認為,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大發展將讓惠州迎來人才的大需求,不僅僅是研發人才,管理、操作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也是惠州所需,需下大力氣補上這一短板。
計劃:搭建研發平臺服務產業發展
吳海波介紹,為破解化工園區中試難問題,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正在原來的經驗基礎上,籌備建設化工新材料項目的中試熟化基地。此外,該院將針對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搭建綠色化工技術研發中心、環境凈化技術研發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研發中心等三個研發中心。同時,該院還將積極參與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石化能源方向)、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研發和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基地、科普基地、專家庫等,全力為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做好服務。
“原始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都離不開高水平科技人才,但惠州人才緊缺的問題十分明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辦公室主任、東江實驗室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玥表示,依托好的平臺和好的發展前景,用好人才,讓人才有施展能力的空間,才能吸引人才。他透露,依托CiADS、HIAF兩大科學裝置,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東江實驗室將聚焦先進核能與核技術、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相關領域,聯合相關高校開展碩士、博士人才培養,并形成人才集聚效應,輻射相關產業,驅動地方創新發展。
惠東縣白花鎮黨委書記林豪說,為更好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白花鎮將全力協助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攻堅克難,配合做好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實施的“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