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大亞灣區”)內,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兩大“巨無霸”項目同時在建;在新興產業園,光弘科技第三智能產業園項目、信立泰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
走馬大亞灣,工地上的項目建設、車間里的繁忙景象,一幕幕火熱的生產場景正在上演。今年1—7月,大亞灣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6%,工業投資增長114.9%,工業用電量增長8.1%……從各項關鍵指標的增長可見,大亞灣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態勢,經濟活力凸顯。
近日,由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原油(重油)直接制化學品(DPC)技術,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簡稱“惠州石化”)12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成功進行工業化試驗。這標志著中國海油歷經5年潛心開發的DPC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今年以來,惠州石化以二期大檢修和技改項目為依托,實施技改項目204項,提質降本,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提升生產效能。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加工原油93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47.3億元,利潤總額14.3億元,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基本目標。同在大亞灣石化區,兩大“巨無霸”項目同時在建,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均在20億元左右。它們的建設將帶動惠州石化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
重點項目動工、竣工,這一生動場景正在大亞灣區不斷上演。今年4月,中海殼牌SMPO/POD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中海殼牌二期項目全面完成。該項目將為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高品質、多元化的生產原料;今年7月,歐德油儲I3地塊石化倉儲項目正式竣工,比預期提前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將進一步提升大亞灣石化區倉儲、原料運輸等公用工程配套水平……
今年1—7月,大亞灣區10宗省、市重點項目實現投資額9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17億元的79.5%。全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6.9億元,增長38.6%。其中,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油品結構升級、恒力石化等重大項目以及光弘科技三期、新華昌項目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的拉動下,全區實現工業投資額93.4億元,增長114.9%。
用電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先行指標,是較為客觀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今年1—7月,大亞灣區用電量54.2億千瓦時,增長9.6%。其中,工業用電量45.9億千瓦時,增長8.1%。“工業用電量增長反映出企業生產信心。”行業人士分析,大亞灣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不僅穩住經濟基本盤,更培育了新動能。大亞灣區應繼續發力高質量平臺建設,促進產業升級。
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292.8億元,在深圳市坪山區之側,大亞灣區高標準布局千億級工業園區——新興產業園,推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自今年3月動工以來,科達利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建設現場,數棟廠房、宿舍樓的主體已經封頂。這是深圳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亞灣區投資興建的第二個工業園。科達利是以鋰電池精密結構件業務為核心、汽車結構件業務為重要構成的國內領先精密結構件產品及開發制造商。
一路之隔,同在新興產業園區內的光弘科技第三智能產業園項目已于5月投產。在生產車間,一排排自動化設備井然有序排列,機器運轉,產品迅速組裝成形。從這里生產出來的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將發往世界各地。“三期投產以來運行良好,預計今年底月產能超過200萬臺手機,明年全部產能釋放可實現年產手機4000萬臺。”光弘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一期、二期,三期智能項目自動化程度更高,配置了全自動貼片生產線、自動測試生產線、自動組包生產線、智能物流設施等行業領先的設備,產品從來料、組裝、檢測到包裝、出庫,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監控。
當前,大亞灣新興產業園發揮區位優勢,承接深圳等地創新要素、產業資源溢出,引進一批新興產業項目。今年以來,科達利、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豪恩智能科技、恒昌盛、明懿達、中天超硬、太東科技園等產業項目動工;光弘科技三期、美好創億、洲明二期、泰宏科萊電子、敏華智能家居、泰德激光、信立泰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
在新興產業園,北部片區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高質量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互聯網信息服務產業;正在規劃建設的南部塘橫片區,則聚焦“智能化、數字化、總部化”,打造成為融合創新、智能協同、綠色安全的新興智慧園區。
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70.8億元,增長32.7%;規上工業增加值292.8億元,增長17.3%。其中,石化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保持較快增長,石化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0.1億元,增長13.2%;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4.6億元,增長68.2%。此外,電子信息產業保持平穩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8.8%。
突出補鏈強鏈提升產業競爭力,“對化工企業來說,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出路。”惠州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惠州宙邦”)董事長宋春華介紹,近年來,惠州宙邦保持每年將營業額的5%—6%用于研發投入。
今年1月,惠州宙邦電子化學品三期項目竣工投產,目前已實現滿負荷生產。該項目是中海殼牌“隔墻供應”的中下游企業,項目產品碳酸酯主要用于鋰電池電解液生產,乙二醇主要用于生產聚酯纖維、防凍液等行業,“三期項目延伸了惠州宙邦的碳二產業鏈,提高了公司生產效率,對于打通石化產業、電子產業關聯環節也有重要意義。”宋春華介紹,以前,惠州宙邦一期鋰電池電解液項目所需的生產原料——碳酸酯主要靠購買,不僅成本高還面臨技術“卡脖子”問題。如今,公司三期項目使用自主研發技術生產碳酸酯,不僅滿足一期項目生產所需,還能對外銷售。
圍繞強鏈、延鏈、補鏈,大亞灣區正在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比如石化產業存在“油頭”大、“化尾”小的問題,隨著中海殼牌SMPO/POD項目、巴斯夫擴建、忠信苯酚丙酮、仁信聚苯乙烯二三期等項目的建設投產,將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碳三、碳四及芳烴的產業規模。宇新順酐、丁酮及溶劑油、宙邦三期等項目將填補碳二、碳四產業鏈相關產品的空白。
在新興產業園中,光弘、洲明、恒昌盛等項目將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科達利、豪恩智能科技、明懿達等項目則壯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其中明懿達新能源汽車線束及電力配電終端項目將與區內住成電裝、住電電裝等汽車線束企業聯動發展,進一步做大汽車線束細分領域規模。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大亞灣區建區30周年。大亞灣區立足更高站位、開展比學趕超,于內對標浙江省嘉興市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于外,對標新加坡裕廊、荷蘭鹿特丹等世界級石化區,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基地。透過工地上、車間里的場景可見,大亞灣區面對風險挑戰,政企同心、奮力拼搏,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南海之濱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