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驗可借鑒,直面重重壓力和挑戰,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惠州石化”)歷時兩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自主研發控制系統,磨礪出一套煤制氫裝置操作和問題解決的“中國方案”。截至3月10日,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聯合裝置一號氣化爐運行周期達73天,單爐運行時間再創歷史新高,生產氫氣14670萬標準立方米,有效緩解中海油惠州石化煉油二期滿負荷運行氫氣用氣緊張,助力華南地區清潔能源供應持續穩定。
據了解,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聯合裝置建于2016年,是國內引進的首套應用E-Gas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的裝置,為全球第三套應用該技術的裝置。由于國內、國際可借鑒經驗有限,且國外廠商不提供順控邏輯圖,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部迎難而上,耗時兩年,自主研發順控邏輯圖、軟件包。2018年7月,順控系統一鍵啟動,煤制氫裝置如期開車成功。此后,面對裝置出現的各種問題和考驗,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部不斷調整、改造、優化操作方案,以國產化的方式徹底解決產品品質、生產及貨源問題,裝置平穩運行周期越來越長。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聯合裝置保持平均60天的運行周期。截至昨日,裝置一號氣化爐運行周期達73天,單爐運行時間再創歷史新高。去年10月以來,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中海油惠州石化煉油二期滿負荷運行,對氫氣的需求居高不下。該裝置的長周期運行,有效解決了供需矛盾。
中海油惠州石化煤制氫聯合裝置的“中國方案”還走出國門。2019年7月,印度煤制氫裝置代表團一行到中海油惠州石化,就工藝、設備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分享探討后開始試用中國產品。
據介紹,煤制氫技術路線成熟高效,是當前成本最低的制氫方式。中海油惠州石化采用世界先進的E-Gas煤氣化技術,與傳統制氫工藝相比,可節約成本20%~25%。同時,中海油惠州石化結合大亞灣石化園區隔墻供應優勢,大力發展清潔氫能,構建綠色產業結構和低碳能源供應體系。煤制氫聯合裝置單爐運行時副產濃度98.5%的二氧化碳(CO2),供給園區的惠州市華達通氣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食品級和工業級的CO2;向中海殼牌輸送羰基合成氣14.7噸/小時,用以生產高附加值的丁辛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