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風起云涌,大亞灣畔捷報頻傳。
4月22日,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正式動工。5月17日,總投資約56億美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不到1個月內,兩大世界500強企業齊聚大亞灣,兩大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展現了全球行業領先企業對中國經濟和市場的巨大信心。
這是一道蕩滌陰霾、帶來希望的光。在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的形勢下,兩大高端石化項目的落戶,對于增強各方戰勝疫情信心、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全球產業界對中國、對廣東、對惠州投資發展的熱切愿望,更是惠州、廣東乃至中國向世界發出深化開放、合作共贏信念的莊重承諾。
大項目緣何如此青睞大亞灣,大亞灣怎樣才能不負重托,為惠州建設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作出“大亞灣貢獻”?怎樣突破當前瓶頸邁向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當前,大亞灣正圍繞市委“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拼盡一切努力,破除一切困難,以大項目為“壓艙石”,錨定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謀求最大發展。我們可以預見,大亞灣的熱土上定會飛出更多與中海殼牌、埃克森美孚一樣優秀的“金鳳凰”!
■為何錨定大項目?
以大項目效應帶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高塔林立的大亞灣石化區,一塊平整一新的土地上,數以百計的工程機械轟鳴,一派蓬勃興旺的建設場景。這正是讓行業聚焦的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建設現場。
作為世界三大石化公司之一的埃克森美孚化工,在開發創新石化產品生產方法方面,在業內享有領導地位。此次攜手大亞灣,正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布局,也是契合中國能源發展的多贏之舉。
乙烯是紡織、涂料、塑料等產品的關鍵原料,但長期以來供不應求,2019年國內乙烯消費量約為3900萬噸,一半需求依賴進口。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包括乙烯裝置和高端聚乙烯、聚丙烯等生產裝置,采用已經成功應用、先進的專有工藝和催化劑技術生產高性能聚合物。測算數據表明,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一期2023年建成投產后,將減少中國市場對高性能聚烯烴產品的進口依賴。
5月17日簽約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則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生產具有高附加值、高差異性、高競爭力的高品質石化產品,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市場短缺和發展之需。其主要產品中,線性α烯烴、高碳合成醇等裝置都是國內首次引進殼牌專有技術;而應用新型專利獨家技術生產聚碳酸酯,更是全球首次應用。
“大亞灣要建設成為世界級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還存在上游規模還不夠大,下游產業鏈延伸度不夠的問題。”在去年年底開展的“高質量發展縣區行·問策大亞灣”活動中,相關專家認為,離既定目標,大亞灣還有不小的差距。
而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不僅將大大擴充大亞灣石化產業基地的產能與規模,同時引入的新裝置、新工藝、新技術,對于大亞灣石化區競逐世界級一流的宏愿而言,勝出的砝碼更添一籌。
“可為大亞灣帶來國際先進技術生產,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差異值、高競爭力、高品質等特點,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高品質石化產品的市場需求,填補國內高端化工品的空白。”業內人士對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的大項目效應進行分析時介紹,該項目將統籌優化一、二期資源配置,加強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在原材料選擇、互供及裝置布設等方面優勢互補,提高煉化一體化運行效率。
這些大項目的優勢,正與大亞灣石化區對標世界一流石化園區,堅持安全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也是大亞灣區的高質量及綠色發展理念與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度協同。
在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兼得的前提下,大項目對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積極意義,也得以彰顯。在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紀紅兵看來,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這些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構成了廣東新的沿海石化產業帶,并作為重要能源基地,可以更好支撐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保障大項目?
一年多時間創造重大項目建設奇跡
作為國家首批七大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之一,建好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不僅是惠州和大亞灣的責任,更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對于大亞灣黨員干部來說,這個國家重大外資項目,既是國家、省、市的重托,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考卷,沒有可“抄襲”的標準答案,更沒有可借鑒的“范文示例”。“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點工作,大亞灣知道,只有搶抓機遇,緊緊抓住大項目,激活干部創業激情,提升辦事效率,才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讓一個個時間節點按下“快進鍵”。
“責任擔當,是我們前行的精神支柱。”4月22日下午,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動工儀式順利完成,埃克森美孚項目專班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專班辦”)的工作人員高度繃緊的神經稍稍舒緩。
一切圍繞大項目,錨定目標,咬緊牙關,自我加壓。從黨政班子主要領導,到專班辦普通工作人員,熬夜加班,緊急應對,協調對接,已成了工作生活的常態,區兩委辦、工貿、住建、招商、海洋與漁業、國土等各相關職能部門,也相應組建一支支精干的小分隊,積極對接專班辦各項工作的要求。
300多次,這是項目專班辦粗略統計的數據。自獲知埃克森美孚公司投資意向開始,大亞灣區就積極主動與該公司溝通聯系,并建立了密切的溝通對接機制。
項目對接中,到處是預想不到的麻煩事。有些是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有些是部門職責、政策調整帶來的迷惘。
在商議投資協議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每個晚上,項目專班辦公室都會燈火通明至深夜,甚至黎明。長達3個月的投資協議細節談判,考量著所有人的耐心和毅力——白天,他們經常奔赴廣州,緊鑼密鼓與省相關部門對接,商議具體事務;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回大亞灣,不得停歇,必須將會議和溝通內容進行整理。這些內容,很快就要制作成情況專報,出現在省、市有關領導的案頭;重要環節和內容,還將送呈國家部委和埃克森美孚總部相關負責人。
“算是見了大陣仗。”項目專班辦的工作人員感慨,一稿,兩稿,三稿……一個個訴求是否達意,一個個字眼是否準確,協議里每個字和細節都被逐一放大,逐詞逐句,反復推敲、反復核對、反復商量,容不得半點馬虎和閃失。
這些文字,之于埃克森美孚,或許是一根根代表歡迎與友好的“橄欖枝”;之于大亞灣,則關乎石化產業發展的未來和人民的囑托。初步統計,光第二投資協議,前后就修改了40多回。
從2018年9月5日簽訂《初步投資協議》,到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完成項目轉規劃、場平工程全面實施,前后僅用一年時間。在業內專業人士的眼里,惠州速度、大亞灣擔當再次創造了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歷史奇跡。
同樣如此,在中海殼牌與大亞灣攜手共進的二十載中,無論是項目服務配套的征地工作,還是供水、能源、道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配套,大亞灣對項目建設所作的多項承諾,均一一全部提前兌現,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和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只是大亞灣近年來以“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為抓手,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的兩個例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亞灣緊盯重點產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發力,采取“一線工作法”“掛圖作戰”等舉措,對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提前預判,及時解決,確保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各項目的建設任務,促進有效投資落地。
“引進一個,帶動一片”。大亞灣區還扎實開展“招商選資促進年”活動,重點分析大亞灣與周邊地區的優勢、劣勢,找出比較優勢,找準定位,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推行樓宇經濟,開展精準招商,提高招商項目轉化率;進一步完善落實在談招商項目服務機制,強化保障服務,推動一批在談項目加快簽約落地。
大亞灣速度,讓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印象深刻,并為之數度點贊:“實踐證明,當地綜合政務能力對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的快速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項目如何帶動大發展?
承接世界石化產業重心東移 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近年來,隨著世界石化產業重心不斷東移,以埃克森美孚、殼牌等新一批由跨國巨頭主導的高端石化項目落子布局惠州,釋放出更加強烈的信號:大項目布局體現區域發展新格局,地理、市場、產業基礎等多重優勢更加凸顯,石化產業走向中高端。
目前,全省煉油能力70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337萬噸/年。隨著惠煉二期項目的全面建成投產,大亞灣石化區已實現2200萬噸/年煉油和220萬噸/年乙烯的生產能力,在廣東沿海石化產業帶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
“產業鏈不夠完善,部分中、下游產品還處于空白,高端產品匱乏,聚烯烴產品牌號少,新材料產品、精細化工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大亞灣區石化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海殼牌原副總裁翟鴻興一語道破了當前大亞灣石化區的“短板”,要想“換道超車”,必須定力更深、眼界更高、謀全局意識更強。
優環境,抓項目,成為當前引領大亞灣工作的關鍵詞。大亞灣提出,積極開拓新的優質合作伙伴,擴大國際競爭優勢。如重點推動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科學謀劃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大項目帶動效應,重點發展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等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產業,補齊建強石化產業鏈。
與此同時,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大亞灣開啟了一系列探索性實踐,組織了一系列專家論證。如重點做好園區閑置土地的清查和認定,淘汰園區低效產能項目,引導現有倉儲物流企業向港區、馬鞭洲等區域轉移,鼓勵企業將自有倉儲物流業務委托第三方向港區轉移,并借鑒學習上海石化區成立上海國際化工新材料創新中心的做法,在助力技術研發、發展實業方面不斷發力,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實現園區整體升級;將生產性服務業在環保和安全上也應該體現出更先進的水平。
如今,隨著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的動工,大亞灣石化區已形成中海油、中石化、荷蘭皇家殼牌、三菱化學、LG化學、BASF、埃克森美孚等7大“巨頭”強大的拉動效應,并已匯聚13家世界500強、27家行業領導者、超2100億元投資的龐大體量。
大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豐富了大亞灣石化區的上游原料優勢。如何把原料盡量留在園區內消化,業內專家指出了一條路徑:要結合廣東省在汽車、電子產業方面的優勢,瞄準結構性短缺產品,向不同的領域和方向拓展,重點發展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如聚碳酸酯塑料市場廣闊,應該盡快發展起來。
當前,大亞灣正發力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綠色石化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在世界級灣區的競相發展中,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大亞灣貢獻”。
數說石化區
●已實現2200萬噸/年煉油和220萬噸/年乙烯的生產能力,在廣東沿海石化產業帶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
●已形成中海油、中石化、荷蘭皇家殼牌、三菱化學、LG化學、BASF、埃克森美孚等7大“巨頭”強大的拉動效應,并已匯聚13家世界500強、27家行業領導者、超2100億元投資的龐大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