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到2025年,惠州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惠州人民過上更加幸福、更加自豪、更加愉悅的美好生活。
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必須著力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十三五”期間,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強力聚集,成功引進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中廣核核電、恒力石化等大項目,高標準謀劃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為惠州經濟發展積蓄了澎湃動能。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藍圖,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必須要實現年均7%以上的增長。這是行業面臨的一個跨越式發展的廣闊前景和嶄新的發展機遇。
面向巨大的市場需求,大亞灣石化區作為我國重點建設的七大世界級石化基地之一,惠州如何把握“十四五”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新機遇,奮力邁向世界級,助力實現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定下的“硬任務”?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題。
??機遇一:新興產業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市場制高點
李壽生認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十四五”規劃一系列發展機遇中,最重要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決于行業高端技術的創新能力。運用高端技術將化工原材料轉化為高端產品,這樣的例子在惠州并不少見。利用中海殼牌公司產生的石化廢氣,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可以生產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科萊恩大亞灣工廠可以生產出藥用級別的原料藥及輔料藥,實現從化工品向高端醫藥產品的轉型升級……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離不開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去年12月3日,大亞灣創新投科創一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正式成立并投資廣東維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維爾科技是一家生產新型智能家居產品的企業,2019年成功進入小米供應商體系,去年實現小米掃地機量產。如今,維爾科技已邁出上市步伐。科創一號基金則由惠州大亞灣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該公司是大亞灣區屬國有創投平臺,專注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療、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投資,致力于通過孵化、加速、基金、股權投資等“組合式”服務,扶持本土科技企業做大做強。
據統計,我國2018年化工新材料產量約2210萬噸,自給率約65%。每年我國石油化工貿易逆差高達3000億美元,產業發展蘊含巨大空間。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只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在國內化工市場上搶占制高點。惠州不僅實現產品“隔墻供應”,更注重打造“產業基地+創新基地”,讓更多科研機構和落戶企業以實體化、法人化運作,讓他們扎根惠州,實現科研本地化。
“科研要真正落地,有短期的成效與長期的規劃,短期內實現并不難,重要的是政府如何把握長遠,這才是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一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紀紅兵認為,我國正大力支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下,國家更加意識到在新材料上必須要有自主產品,而且必須做到走在國際前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于靜參與了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的產業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于靜認為,惠州發展新材料產業具有兩大優勢,一是大亞灣石化基地提供原料;二是惠州新材料產品可以面向華南市場,甚至東南亞市場。
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惠州在行動。去年12月13日,以“新材料·新平臺·新機遇”為主題的首屆“東江”化工新材料產業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政府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為惠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化工新材料領域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探索新方向、激發新動能。
業內專家認為,論壇的舉辦有助于推進惠州及周邊地區石化、電子、能源等化工新材料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政府、高校、企業與相關行業的交流合作,分享化工新材料前沿科技成果,深化政產學研融合。
??機遇二:化工園區
培育一流企業和園區,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在“十四五”實體經濟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進程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和化工園區,是石化行業跨越發展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新機遇。
去年召開的“2020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化工園區30強及潛力園區10強”名單,大亞灣石化區連續兩年蟬聯第一。目前,大亞灣石化園區有91宗項目落戶,總投資約230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比近90%,殼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LG化學、恒力等一批世界知名化工企業進駐,基本建成“優等生俱樂部”。
“聚集行業巨頭是世界級石化園區得以發展壯大的普遍規律。”大亞灣區石化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大亞灣區安全生產首席顧問蔣興鏞分析認為,行業巨頭聚集不僅能夠獲得大量投資,更重要的是,借助行業巨頭產生的“虹吸效應”,可以吸引更多中下游配套企業入駐,從而實現產業的集群發展。
事實上,吸引一大批行業領頭羊企業進駐,成為大亞灣石化區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支撐。然而,光有“月亮”,少了“星星”也不行,在加快引進大型企業集團同時,還需加快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助理湛明認為,要加大對中下游企業的引進,尤其是根據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特點進行相關企業的引進,并盡快對相關政策開展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
化工園區是未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一個戰略方向。“十四五”化工園區規劃提出,要重點培育65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特色園區,五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其中包括泛大灣區石化產業集群。
地處泛大灣區石化產業集群的惠州,如何抓住化工園區培育的新機遇,加快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紀紅兵認為,石化能源是“大進大出”產業,對港灣和碼頭要求很高,對周邊發展海洋經濟也能起到很強的帶動作用。惠州要抓住灣區發展的有利機遇,充分利用產業發展優勢,規劃布局綜合港灣與產業港灣,帶動整個“惠州灣”的全新打造。
蔣興鏞指出,大亞灣石化區雖然有690萬噸的乙烯產能,并且處在世界石化產業基地的第一梯隊,但高端產品匱乏、聚烯烴產品牌號少、產品附加值低是該石化園區一直有待提升的短板,只有在下游產業鏈完善后,石化園區的潛能才能發揮到最大。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大亞灣石化區發展的重點,要重點關注石化下游產業的引進,成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中具備最完善產業鏈的石化產業基地。
??機遇三:綠色化工
重點發展綠色石油化工,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
冬日暖陽普照大亞灣石化園區,埃克森美孚工地旁,火紅的勒杜鵑隨風搖曳;三棵樹公園里,樹影婆娑,一幅欣欣向榮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發展圖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大亞灣石化區堅持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對標世界一流石化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倉儲物流、管廊蒸汽、光纜通信、環保、應急和消防等公共工程配套體系。
歷經20余年發展,大亞灣石化區錨定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的目標,不斷取得新成效。綜合實力連續7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列,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2017年,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全省唯一),入選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2018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20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級示范基地。
“大亞灣石化區起步晚,但起點高、發展快。”蔣興鏞說,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乙烯項目、恒力PTA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的落戶開工,大亞灣石化區又面臨新一輪的大發展。繼續堅持“資源集約型、產業集聚型、規模超大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型和安全本質型”的發展方針,大亞灣石化區就會始終站在全國三十強石化園區的前列,成為世界上石化園區“起步晚、起點高、發展快”的典范。
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專業服務石化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對我市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有著多年的科研實踐。近年來,該院科研團隊主攻的綠色化工過程和化工園區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開發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有多項技術成果實現產業應用。
“我們已把綠色石油化工列入‘十四五’發展規劃要重點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海波介紹,圍繞惠州、大亞灣區核心產業發展,該院將建設綠色化工技術研發中心、環境凈化技術研發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研發中心,匯聚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引進高水平科研團隊,深度參與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石化能源方向)、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研發和產業創新平臺,重點解決制約產業高質、高值、綠色發展的重大難題,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帶動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
??機遇四:對外開放
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項目
日前,惠州出光潤滑油有限公司舉行開業儀式,標志著又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錨定大亞灣。該公司在大亞灣的出光潤滑油項目由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投資建設,投資額約7.81億元,去年7月竣工試產的項目預計年產值可達18.2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大,在這樣出乎意料的背景下,惠州工廠得以平安開業,這讓我們感到驚嘆。”出光興產社長木藤先生感慨,讓他驚嘆的“惠州速度”,反映的不僅是石化產業的迅猛發展,更是政府招商引資、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力度。
“結合石化區產業布局等情況,不斷優化石化招商圖譜,并依據圖譜開展石化產業鏈招商。”大亞灣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為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惠州石化產業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大亞灣區結合石化區產業布局、產品市場變化、原料供應、行業技術篩選等關鍵環節開展精準靶向招商,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項目。
事實上,大亞灣對標先進地區,整合招商資源、招商信息“走出去”的步伐不曾停歇。比如,由區主要領導帶隊組成招商小分隊,主動上門精準招商,先后奔赴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荷蘭等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活動,開展項目對接商談工作,提高招商引資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該區還與中海油、中海殼牌建立招商互動機制,定期更新并通報石化區上游原料及在談項目情況,共享原料及客戶資源。充分利用園區龍頭企業和行業領先企業的信息渠道、商務渠道、人脈資源等資源優勢,通過企業之間的渠道推介石化區投資環境,傳遞投資信息;加強與知名中介機構、石化行業協會的聯系合作,努力拓展招商引資途徑,篩選符合石化產業定位的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高產出石化項目,捕捉潛在投資信息。
項目來了,還要高質量服務好項目。為此,我市成立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恒力三個重大石化項目專班,抽調一批石化、環保、安全、工程建設等方面專業人才負責項目建設。依托重大項目專班,搭建起靈活、高效協調機制和指揮平臺,提升項目推進效率,推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恒力石化PTA項目加快落地建設。
如何讓惠州繼續發揮產業優勢提高開放水平,紀紅兵建議,惠州要抓住大灣區發展的有利機遇,規劃布局綜合港灣與產業港灣,帶動整個“惠州灣”產業升級。湛明認為,需要引進國內外一流的石化產業人才擔任招商負責人、顧問、執行人等,制定完善的招商獎勵制度等。
??機遇五:激活鏈條
推進石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升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構。
國內產業鏈現代化升級,國際供應鏈重構,無疑給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等“巨無霸”項目落戶,惠州正緊鑼密鼓地鍛造產業鏈長板,延鏈補鏈解決“油頭大、化身細、化尾短”的系統性矛盾,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區,在“雙循環”中確立惠州新優勢,彰顯新作為。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目標產業中,眾多行業都與石化產業有關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巨無霸”石化項目的落地,有利于大亞灣實現原料“就地取材、隔墻供應”,與各產業集群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共生發展。引進一個大項目,帶來一條產業鏈,吸引一批高端人才,聚集一群上下游企業,這成為惠州構筑產業鏈新優勢的生動寫照。
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激活大鏈條。如今,大亞灣石化區以2200萬噸/年煉油、220萬噸/年乙烯為龍頭,已基本形成上游煉油、中游乙烯、下游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較完整的產業鏈,化工產品就地轉化率達71%,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5%,為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新材料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和先導,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必爭領域之一。去年9月15日,位于惠東縣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動工。園區直線距離大亞灣石化區不足10公里,規劃面積達30.2平方公里,將通過管道發揮大亞灣石化區的“隔墻供應”原料供應和港口優勢等作用,有望成為再造一個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增長極的產業大平臺。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先念認為,發展新材料產業園不僅是惠州自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所需,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需、國內循環發展所需,能幫助解決卡脖子的材料供應,生產技術含量高的新材料產品。
世界級石化基地同時也是科技創新城。新加坡裕廊島建有化學加工技術中心和化學工程科學院,德國路德維希港化工區擁有130多個實驗室。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創新蓬勃發展,惠州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打造石化能源產業創新高地,牢牢占據全球石化產業鏈高端。
“雙區驅動”牽引,五大機遇匯聚,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正積極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加速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