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國首個海上智能油田建設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用。該項目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北斗等信息技術為傳統油田賦能,實現流程再造,在渤海灣打造了一個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
未來,中國海油將加快推廣智能油田建設。據中國海油科技信息部副總經理陳溯透露——到2025年,中國海油將投入24億元人民幣,初步完成全集團范圍的智能油田建設。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公司將緊盯油氣行業發展新趨勢,力求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為油氣產業帶來的新契機,加快推動公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加快綠色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智能油田全解析,秦皇島32-6是渤海已開發20年的老油田。中國海油采用先進的技術平臺,將信息技術與油氣生產核心業務深度融合,使這個20年的老油田具備了全面感知、整體協同、科學決策和自主優化等顯著的智能特征。數據采集,通過物聯網技術,2個足球場大小的油田生產平臺上安裝400余個智能攝像頭、26000多個數據自動采集點,24小時實時獲取生產數據。這些實時的生產數據,匯總形成大數據湖,從而實現預警診斷、主動優化和輔助決策等智能化管理。
“比如對原油主機、電潛泵、原油外輸泵等關鍵設備,依靠實時監測和大數據,我們就可以做到風險故障事前預警,維保策略根據大數據優化,這樣能把設備維修總成本控制到最優,全面提升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學性。”秦皇島32-6智能油田項目組組長林楊表示。
人工智能,秦皇島32-6還配備了智能安全管理系統,通過應用UWB定位、AI人工智能識別、角位移感知等技術,融合三維數字引擎實現海上平臺人員精準定位、視頻智能報警、風險分級管控、應急狀態聯動,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漏洞自動報警,實現安全管理智能化。“比如人員在生產區吸煙、不戴安全帽等不安全行為以及發生人員跌落等緊急情況,系統都會自動報警。”秦皇島32-6作業公司總經理姜安介紹。
應用效果,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賦能的智能油田,作為行業內的開創性示范項目,該智能油田管理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組總計編寫了130多萬行代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構建了100余組算法模型,開發了1600多個業務功能點,涵蓋了生產運行全業務鏈條,項目獲得29項知識產權。雪佛龍能源油氣高級經理趙明評價說,該項目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表示將在智能油田建設上持續加強與中海油的合作。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下,秦皇島32-6智能油田管理平臺實現了油藏、注采和設備設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遠程操控管理,從而實現海上油田無人化少人化、油藏研究可視化、生產運營協同化、戰略決策科學化,進而推動生產方式轉變和管理流程優化,構建“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氣開采運行模式。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曹新建對智能油田充滿期待:“海上油田智能化建設不單單是新增若干個傳感器、計量儀、攝像頭,智能化應用場景的背后是石油企業對增儲上產、提質增效孜孜不倦的追求。”
首次提出智能油田建設重要節點,為貫徹關于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部署,中國海油早早就編制了《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綱要》和《智能油田頂層設計綱要》,并提出以“秦皇島32-6智能油田建設”為突破口,探索智能化發展的新路徑。
今年年初,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撰文《中國海油:把握大勢 搶抓機遇 加快推進中國海油數字化轉型》。文中特別提出,中海油近年加快智慧油田建設步伐,著力打造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的“智慧大腦”。至此,我國首個海上智能油田建設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用,成為中國海油智能油田建設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值得關注的是,以秦皇島32-6智能油田的建成為節點,中國海油首次對外透露關于海上智能油田建設的重要時間節點:到2025年,中國海油將投入24億元人民幣,初步完成全集團范圍的智能油田建設。
由此可見,未來15年,我國的海上智能油田建設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智能油田將為海上油田增儲上產“加油”。今天投用的秦皇島32-6智能油田,將助力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而過去兩年,中國海油原油增產量分別占國內原油增量的56%和83%,未來國內油氣增量向海要的趨勢將更明顯。
智能油田還將為中國海油另一項重要規劃——碳中和規劃賦能,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生產進程,加快“綠色油田”“綠色工廠”建設,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